北岸吴氏宗祠(图)
发布时间: 2015-11-05  作者: 浏览次数: 569

    坐落于徽州歙县北岸村,始建于明早期。清道光六年的时候,由吴氏族人吴应晟出资二十二万两,集资两万两,共计二十四万两白银重新扩建。时占地约十亩,是目前中华吴姓现存最大的清代宗祠,1998年被列为安徽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。 宗祠内的木雕圆润而饱满,宗祠内的砖雕细腻而大气,宗祠内的石雕闻名中外——西湖十景图,百鹿图,特别是53件礼器更是中华祭祀文化的瑰宝。

 

 

    吴氏宗祠是仿品官三进两明堂五开间的建筑规制而建造的,三进五间的祠堂在皖南仍属罕见。门庭为五凤楼,八字墙须弥底座石刻与檐下砖雕、博缝板木雕均极华美。

 

 

    祠堂的中进,也称之为“享堂”。北岸吴氏宗祠中进享堂的月梁,金柱,粗硕宏大,为徽州之最。再向里走,就是后进了。后进的天井下是一个大大的池塘,正当中挖有一尺二寸深池,池底有泉眼,养有鲤鱼和荷花。

 

北岸吴氏宗祠石雕“西湖十景图”之六

 

    由六块黟县青石板和八根石柱组成了一幅石雕的“西湖十景图”,全长约八米左右,不论是从选材还是雕刻工艺上看,都堪称徽州石雕的一绝。徽州石雕始于汉代,鼎盛于明清,受雕刻材料本身的限制,不及木雕与砖雕那样复杂。主要是以动植物形象、博古纹样、书法等为雕刻的题材,而以人物故事和山水为雕刻题材的很少见。吴氏宗祠的这组石雕,就是以杭州的山水“西湖十景”为题材雕刻的。制作者采用平面雕、浮雕为主,刀法融精致于古朴大方,是吴氏巨商吴应晟为了让走不出大山的人们认识世界,特别花重金,聘请黟县石匠余尚相,落脚在杭州,经过半年的临摹,回到徽州后雕刻而成的。故西湖十景全面而真实,生动而俏丽,是新安画派山水技法和汉族石雕艺术的完美结合。

 

北岸吴氏宗祠石雕组图“百鹿图”之二

 

    祠堂中进北面围栏,就是著名的“百鹿图”。 “百鹿图”是吴氏宗祠石雕组图的又一绝,也是由七块黟县青石板组成,但是那种颜色较深的黟县青。它的雕工立体感甚强,一百只野外嬉戏的鹿,跃然画面之上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