岩寺文峰塔又称水口塔或岩寺塔,西邻丰乐河,至今已有近五百年历史,在通往岩寺高速入口的公路上可以清晰的看到塔的全貌。该塔现为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。

远眺
文峰塔塔共六角七层,高67米,是徽州塔高之最,登文峰塔,可远眺黄山烟云,近瞰古镇全貌。塔底直径8米,逐层略内收。底层塔檐外伸1.5米,向上逐层加长,至第七层椿伸出3米,使上层檐水直滴至地,避免各层塔体被积水剥蚀,既保坚固,又利观瞻,成为徽州古塔之奇构。塔内有砖阶盘旋而上,每层皆有佛龛、金匾。历朝咸有修葺。清末塔檐被焚,民国初塔顶遭雷击倒坍,现仅存珠墩以下砖砌塔身。

近观
该塔始建于明嘉靖二十三(1544)年,为里人郑佐倡建,历时十五载。郑佐字双溪,徽州岩寺人,明代正德甲戌(1514)进士,官至贵州右参政。郑佐为建此塔确实费了不少心血,从设计到落成花费15个春秋,耗资四万多两白银。仅塔心木一项,就访遍了全县诸山,最后还是在黟县渔亭大圣山觅得的。这株高13丈的巨材,从伐倒到运来岩寺,百把里地就整整花了三年。为铸造塔顶的葫芦宝瓶,他参考了南京报恩塔、绍兴大禅寺塔以及泗州塔多处图形。
古代人多迷信风水,据说当年的倡建人郑双溪就以为丰乐河水顺流东去,有失岩寺之风水,宜以文峰塔为笔,佘公桥为墨,以田畴为纸(一说以长坦山为纸),凤山台为砚,象征本镇水口之高雅,以镇风水,企盼岩寺镇文运昌盛,人才辈出。

局部特色